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学工动态

学生发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2015人文暑期社会实践队】老人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5-07-07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人文实践队讯:公寓阴凉处,老人三两凑团的聊天,面带笑容,操着一口地方乡音,或站或坐像一家人十分融洽。这就是实践队刚到大悟县福利中心所看到的场景。

    杂乱的桌子上堆满了书:没拆封的儿童书,富有年代感的历史书,翻得书角破损残缺的人生哲学书......那都是76岁老人刘文堂的宝贝。 

    他不爱说话也不像其他老人常去楼下散步打牌,他说:“我只喜欢看书。”刘爷爷从小家里贫困,没机会识字,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集中学习毛泽东作品,他才有机会接触那些文字。当提到当时有没有识字工具时,他只是笑笑说:“我都是拿钢笔摹在手上,请别人教我,但就算是这样,我仍旧感谢掀起学习浪潮的红色六十年代。”那时的他手上写着字,握紧了怕字花了,一直张开又累,但是他只有这种选择。他将“勤学天下无难事,奋进还得读良书”写在他最爱的的书《怎样惜时如金》的第一面,带着一个错字的这句话陷进纸张,像刻在永恒的时光里,彰显着这些年爱读书的历史时刻。他说:“我不光以前看,现在看,以后还要看,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也在看。”他桌上的放大镜在交谈之中还反射着亮光。

    同他一起住的68 岁老人黄建国也与红色有着不解之缘。他20岁参军,24岁入党,在军队中承担的是迎宾和阅兵的任务。一方黄土,一个农人,黄建国老人在平日闲来无事时候还会在福利院的空地上种一些作物。“我的腿如果久坐会肿,所以种种地既可以让我的生活有点意义,也可以缓解缓解我的病痛。”黄建国老人是退伍军人,没有子女,如今孑然一身,他是将他全部的热情与希望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背负着亲人离去沉痛历史的71岁老人王爷爷一直回避着那段非人岁月。王爷爷的父亲在战争中离开了他,他含着泪,断断续续地讲诉着亲人那段惨痛的经历,每每讲到动情处,王爷爷便如鲠在喉,话语含糊不清。“他还是死了,他还是死了……”这是记者听到得最急促也最清楚的一句话。成年后一直没有工作的他,到现在心理还一直有些阴影。突然,他摆着手沉默着,眼眶通红,几度落泪。

    79岁奶奶陈秀英的一家也在抗战时期备受苦难。她的妈妈是抗战时期童子团中的一员,她说:“妈妈曾经亲眼目睹日军吊打村民指认共产党的场景,而妈妈也曾遭遇扫荡,因为当地的村民将她收为女儿才躲过一劫。”陈秀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大姐七岁时因逃难在外过夜而被豺狼吃了。“妈妈早上起来只看到剩下的红肚兜和手镯”,当听到这样的描述,实践队员们为之一惊。

    她平静地讲诉着这一切,“虽然时常想起,但生活还是要过的。”陈秀英现在有六个孩子,并一直和二女儿住在一起。“你们今天来这里我很高兴,你们没有忘记逝去的革命先烈,我心里很感动。”

    太多人留下太多故事,不论是悲伤痛苦,还是激情喜悦,都是那滚滚历史中不可磨灭的情感,这些故事在老人们生命里荡起的朵朵涟漪或掀起的腾腾巨浪,映照在老人们写满岁月的脸上,经久不衰,生生不息。

(文字:章苗苗 图片:程淑颖 赵尚玉 审核:傅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