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校园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人文动态』风筝老人特辑(五):“蜈蚣王”王贤礼:蜈蚣风筝亮相文华 非遗文化亟待传承

发布日期:2016-04-29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人文记者团讯:(文字记者 史慧婷 文字编辑 缪智芬)416日,文华学院迎来了第一届风筝文化节,此次活动邀请了60余名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能手在文华学院操场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风筝文化,感受风筝的魅力。其中就包括被称为“蜈蚣王”的非遗传承人王贤礼。

说明: http://renwen.hustwenhua.net/uploadfile/20160503084655475.jpg

    王老今年83岁,他向我们介绍,他首次接触风筝是在1999年,从政府机关退休后的他靠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一段时间后王老发现天天坐着打麻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当时他看到有人通过放风筝来强身健体,王老也来了兴趣玩起了风筝,一玩就玩到今天,一玩便玩成了“蜈蚣王”。

    王贤礼最得意的风筝便是蜈蚣风筝了,他为了做好蜈蚣风筝,特地和老伴一起去买了一条蜈蚣来观察模仿,尽量做得逼真。首次制作蜈蚣风筝时,王老仔细研究过蜈蚣的节数,蜈蚣两只脚为一节,总共有24节,于是王老也把风筝做成了24节。试飞后却发现风筝的摆动能力差,于是王老决定把节数加上去,30,40节,甚至到了现在王老最大的风筝已经达到105节,做一个这样的蜈蚣风筝需要花费王老近5个月的时间。但风筝是消耗品,一两年就会老化甚至坏掉,所以每隔一两年,王老又会重新做新的。蜈蚣风筝就是这样精美又珍贵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成为江滩上的一道风景。《楚天经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等报纸也争相进行采访报道。

    王老制作的蜈蚣风筝栩栩如生,可因为太逼真还发生了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小朋友和妈妈去江滩边玩,看到王老的蜈蚣风筝在天上飞,便跟妈妈说:“妈妈,天上有个妖怪!”小朋友的妈妈笑着对王老说道:“您的风筝做的如此逼真,我家小孩都不敢进江滩咯。”不少游客也被吸引前来合影,这其中不乏国外的游客,甚至有外国游客提出花3000元买下他的风筝,可王老说什么也不卖,他说:“这风筝啊,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出多少钱我也不卖!”

    王贤礼参加过很多风筝比赛,几乎年年都能得奖。可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3月在“首届楚天风筝节中”获得的创新奖“我热爱创新,这个奖给了我更多的鼓励”,王老笑着说道。

    随着蜈蚣风筝的声名远播,不少人慕名而去,想要拜师学艺。王老年事已高,也打算将自己多年的手艺和风筝文化传承下去,但是,不少人来学风筝是看中了风筝的商业利益,并没能真正学到王老的手艺。“我挑选徒弟的首要条件是真心且有耐心”,王老和记者说道,来拜师的人虽多,拥有足够恒心和毅力的人还是没有,所以王老至今还没有收到满意的徒弟。

    摄影记者:胡元杰 刘丽 许陶然 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