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1-27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2015年11月22日,文华学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刘晶老师带领学院爱好非遗的学生们,前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参观“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午十时许,一行人来到会展大门前,微风吹寒,却只觉心头热血!四角建筑,两旁矗立着金色大门,正前方的巨幅展板,朱红行楷——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哇,看上去好气派!”同随的队伍中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通过安检,入门的右侧是“漆韵长江”。展内形态各异,风格鲜明的漆艺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如:吉伍巫且大师的彝族漆器,陶建先生的扬州漆器,高秀芳古漆传承人的虎座鸟架鼓……目不睱接,它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是一颗颗镶嵌在长江银河上的绚丽瑰宝。对立而设的是“锦绣长江”,穿行在人流中,那一幅幅,一件件,是由汉到唐的演变,是刺绣、微绣、章绣等多种绣法之间的传承,有着江苏、四川到白族、羌族的各色民族风情。丝线织就长江,那是一种七彩颜色,灿烂夺目。再往里走去,“雕刻长江”“刻画长江”朱红与深蓝的对比色,让人浓烈的感受到那来自内心的熟悉与亲切——深蕴着古中国的意韵气息。长江流域各地的非物质文明都薈粹于此,师生十几人人闲步其间,去感知、领略、探寻长江文明,更要怀着感恩的心去保护与传承。
泱泱古国,华夏披泽。古中国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兴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记忆自始源头。面对这样丰硕的精神财富,古人学会传承——口口相传,书籍记录,物质承载,技艺流传…但正如鲁迅说,时间可以洗涤一切,仅使留下淡淡的悲哀。口传会忘,书籍被毁,物质易消,技艺可失,非物质文明的传承成了一个问题。而且,当今世界,三流国家拼财力,二流国家拼科技,而一流国家拼的是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走多远……所以,人们要积极传承,依靠自我影响,依靠教育传播,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每个人的视线。这次的展览起到了成功的作用——“我还不想离开,我要在这在学一会儿。”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章玺同学为古乐器呜嘟深深着迷,与非遗传承人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才不舍的离去。
两个多小时的观展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行人兴致未尽,在回校的途中,一路欢声笑语谈论着今天的所闻所见,可谓兴尽于途,尽兴于归。
据悉,11月21日—24日,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块分为四部分——刻画长江、漆韵长江、锦绣长江、雕刻长江,汇聚了来自长江流域11个省市区的400多个非遗项目,589位代表性传人,1200多件非遗作品以及近百名非遗保护工作者。
(文/朱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