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10-26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想在教室、宿舍、食堂这三点大学生的固定生活圈中挖掘新闻,就需要以独特的视角来发现新闻,描述好新闻。”《楚天金报》人才教育部资深记者王友和24日上午应邀来校,同13级、14级新闻系同学及文新社学生记者,以“校园身边的不平常事”为主题进行交流。 参与本次交流活动的还有院宣传处童玲、童银萍老师、人文学部副主任杜俊伟、新闻系陈奕老师。
王友和首先通过对比社会上和高校内领导发言的开头语,得出校园新闻主体单一的显著特点。他指出,主体单一、环境安全、行为简单的高校内看似没有什么新闻,其实处处都是新闻。王友和老师还将社会新闻和高校新闻进行对比,为在座同学们分析讲解了社会新闻的突发性和高校新闻的静态性。
“选题、采访、稿件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你们这些学生记者的三座大山”,王友和幽默地说,“面对它们的时候,哭爹喊娘找宿管阿姨卖萌都没用,还不如甩开膀子跟宣策处实干。”引得大家捧腹大笑。说到怎样发现新闻,王老师列举了我校“老外迎新”、“1000米不合格就去练体能”、“转设”等来表现校园新闻取材的范围之大。“只要符合新鲜性、真实性和可公开性,都可成为新闻”。为了强调真实性的重要,他还为大家举例“被子被炙热的阳光烧了个洞”的假新闻加以启迪。
“关于发掘校内新闻技巧我想用我的王氏法则告诉大家,不要在新闻表象上喋喋不休,好肉不能烂在锅里,就算没时间品尝,也要做好回锅肉。”他以“武汉高校灵活运用学分制”、“学校转社的延伸影响”“大学生蹬三轮打货摆地摊为患癌症的母亲筹医疗费”等新闻为例,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王友和告诉同学们,学习新闻本身没有什么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对新闻高度的敏感与激情,来坚定自己走下去。而对于校园记者,他也有自己的建议:要时刻保持激情和新闻敏感度,多实践多听名家讲座,增加社会阅历。最后王老师告诫大家,“只有跟着感觉走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记者 张钰 见习记者 张淑萍 叶梅 编辑 程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