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践教学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文华学院探索个性化教育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4-06-17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2013年5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迎来了十周年校庆日,该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受到各位院士、领导的高度关注以及各大媒体嘉宾的兴趣。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文华学院十周年校庆盛典和十年建校成果。

文华学院在建立之初即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有机结合,经过个性化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个性化教育体系,即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方面,以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以学生立志为内生动力、以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其成果在2013年上半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文华学院鼓励全校教职工帮助学生发掘个人优势潜能、发展个性特长方面,设立“个性化教育创新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表彰。个性化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改革,全校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良好的发展局面。

该校个性化教育受到了国内一批著名教育家和著名学者的关注,许多国内知名专家先后来到学校,考察并指导个性化教育,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对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叶澜教授评价:“个性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让他们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探索、创造,这是很好的。个性化教育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

努力追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文华学院在探索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武汉晚报】铸就学科专业特色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作者:闵倩 雷小英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建校十年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实践中不断创建特色。该校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与应用学科体系,以学科大类为主,实现工学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融合式发展,注重培育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为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和个性化课表,以及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在专业上取得显著成果。

文华学院信息学部的通信工程专业就是一个典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需求,自2008年起设置“现代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与湖北省、武汉市支柱产业结合更加紧密,突出优势,紧跟通信行业新兴技术发展的步伐,并为学生就业扩宽了新的途径。通信工程以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教育措施,培养出大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优势尽显。并被评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姜旭东,是文华学院十年校庆特刊十佳学生中的“勤勉之佳”。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个人获得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单科证书”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机械设计工程师证书”。

在文华学院,不仅有姜旭东这样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更有一批学生在专业知识学有余力的同时,在学部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跨专业选课,同时加上学校量身定做的“优才优育”计划,学生积极拓展课堂外技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武汉晚报】文华学院培育应用创新人才学生成为FUHU公司合伙人

(作者:张翼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科技与技术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舒博捷2011年来到硅谷并顺利成为FUHU 公司技术团队的一员。2013年由于表现突出提拔为项目经理并由公司派发原始股份,成为该公司合伙人之一。据了解,FUHU公司是美国硅谷一家专为儿童设计平板电脑的研发公司。对于其前景,日本KDDI电信运营商表示非常看好,不由分说即刻注资。

文华学院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就业,学校特地编制了实习指导课程,从2010年开始实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校在已有108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江苏昆山“中国金谷”花桥国际商务城一批实习基地。此外,该校开设了热动、船舶等热门专业,学生未毕业基本上就被企业订走。

同时,该校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多场名企招聘会。为了使毕业生多渠道、最大化的就业,还进行了分流就业,推进“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征兵入伍等政策,并鼓励学生积极考研、考公务员。2008年以来,各届毕业生的年度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该校积极培育学科专业特色,主动适应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武汉光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了城市建设、光信息、光通信、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同时,不断增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校通过放开专业选择,实行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学习积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了解,该校通信工程成功入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土木工程也成功入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

 

【武汉晚报】“一专多能”教育目标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闵倩 文静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十年校庆特刊、文华时报和宣传画册受到多方好评,而制作这些的主力军则是文华学院文新社的一批学生记者。

文新社成立于2003年9月25日,是文华学院成立最早的学生社团,设有新闻部、外宣部、院刊部、摄影部、办公室、广播台和电视台7个部门。这批学生几乎包揽了校庆杂志特刊、报纸和画册从初步构思、策划到具体采写编排实施的每个环节以及校庆当天的所有院士、领导采访和媒体嘉宾的接待以及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文华电视台则负责了所有校庆期间各大讲座的拍摄以及文华学子对母校10岁生日的祝福的拍摄工作。而这批新闻人才大部分都出自文华学院人文学部新闻专业。

2011年,新闻系新闻专业跻身文华学院特色专业行列。培养媒介融合条件下“一专多能”的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新闻系的专业特色。系主任姜平,正是这一成果得以凸显的领头人。

2012年,她组织老师将原有分媒体教学的部分基础课程合并后打通,新开设了媒介融合导论、融媒体采访、融媒体写作、融媒体编辑与制作等核心基础课程,使专业特色进一步突显;并初步形成了跨媒体团队教学的构想和实施办法,有效地推进了学科专业特色建设。

新增融媒体课程是新闻系乃至学院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在“一专多能”教育目标的引领下,要求学生们能写会划,能说会道,能想会做,复合型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校学生每年在全国各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各类新闻作品都在2000篇(件)以上,并有多人在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大赛、摄影新闻大赛、电视新闻大赛中获奖。新闻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其娴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也受到就业单位的重视与好评,一大批新闻符合应用型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开始崭露头角。

【武汉晚报】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发挥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邓爽 李梦娣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姜晓,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多项荣誉。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三等奖,院科技节产品造型及其功能创新设计类中获二等奖,并且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单科证书。目前,她设计的 “机械式门铃装置”和“防盗汽车油箱”已获得国家专利。

与姜晓同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汪雄在湖北省英语翻译大赛上获得优秀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获得湖北省三等奖。

为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激发潜能,文华学院将学生参加社会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竞赛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和检验平台。学校获奖人数不断增长,从2008年的114人增加到2012年的807人,从学部到学校,从市级到省级再到全国,文华学院的学子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验学习等,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自我优势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源于文华学院自2003年成立之初所树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从最初的体育竞赛为主如今的以专业竞赛为主,不仅比赛档次有了质的提升,文华学子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