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践教学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法律所教师参加“Deepseek 与 AI 工具赋能科研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 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5-05-15    发布人:文华人文学部   访问次数:

2025 年 5 月 10 日至 11 日,法律所教师张钰参加了由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 “Deepseek 与 AI 工具赋能科研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 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以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科研融合为核心,通过政策解读、工具实操、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为参会教师打开了智能时代学术创新的新视野。

一、培训聚焦前沿:AI 技术与科研深度融合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周应佳会长在开班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生态,高校教师应积极拥抱 AI 技术,将其作为提升教学科研效率的 “增效器”。他结合学会课题申报工作,特别强调可围绕 “AI 赋能课程改革”“智能时代学术伦理建设” 等方向开展研究,为教师申报学会项目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培训邀请 4 位高校学者与 1 位行业专家,围绕 AI 技术在科研全流程的应用展开深度分享。比如武汉大学刘峰教授以通俗语言解析大语言模型技术原理,强调 AI 本质是辅助人类思考的工具,合理运用可激发学术创新而非替代学术创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静老师展示了自主研发的 AI 文献分析工具,演示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梳理研究领域热点、生成文献综述框架。秋叶集团郑远霞讲师带来 “AI + 办公软件生态” 实操课程,演示 Deepseek 与 EndNote、Visio、Excel 等常用工具的联动场景,如 AI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格式、绘制理论框架图、批量处理调研数据等,直观展现技术融合带来的效率提升。

二、培训成效显著:更新理念与赋能实践双提升

培训打破了 “AI 威胁学术原创性” 的认知误区,参会教师普遍认识到,AI 技术可助力完成文献检索、数据清洗、格式调整等重复性工作,使研究者更聚焦核心创新。AI 不是替代教师的‘对手’,而是延伸学术能力的‘伙伴’,关键在于如何用技术放大人类的思考深度。

通过现场实操与案例学习,教师们掌握了 AI 工具在教学科研中的多元应用场景:

此次培训是学校推动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为人文学部教师在智能时代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新工具与新思路。下一步,要推动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课程建设中积极尝试智能工具应用,助力形成 “技术赋能 — 效率提升 — 创新突破” 的科研教学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