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湖北日报网】武汉一高校师生跨越1200公里探秘“蜀绣” 助阵非遗传

发布日期:2017-07-09    发布人:杜俊伟   访问次数:

文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在蜀绣产业园领略蜀绣魅力。摄影:胡元杰 许丙锌 雷成龙


图为文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亲手制作蜀绣。  摄影:胡元杰 许丙锌 雷成龙


湖北日报网消息(通讯员 胡元杰 许丙锌 雷成龙)“首先你要静下心来,一针一线绣下去都要虔诚。” 四川省安靖镇蜀绣产业园蜀绣传承人王芳正细心地讲授蜀绣的要领。7月5日上午 ,文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员的18名师生在蜀绣产业园做一份特殊的“暑期作业”——蜀绣。
  听课的是来自武汉的文华学院人文学部暑期社会实践队。他们从东湖之滨到郫河河畔,一次跨越近1200公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拉开帷幕。近年来,该校为了响应湖北省文化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号召,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向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申请,并联合批准建立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目前全省总共22所。该中心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为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深入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该校近两年暑期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张家界探索“桑植民歌”以及成都市调研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蜀绣”。
  蜀绣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它的历史最早可能上溯到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四川成都市的蜀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探秘“蜀绣”之行,实践队员先后与蜀绣的民间传承人、产业基地、政府非遗保护机构、当地的高等院校等,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研。队员们详细了解蜀绣的发展历史、传承保护的模式以及发展现状。下午队员们则走街串巷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蜀绣的传承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机器生产渐渐取代了手工业,对这种手工艺品发展冲击很大。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并且绣工面临老龄化等问题,当地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这种文化瑰宝。
  “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能真切领略蜀绣的独特魅力,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们已于6月28日下午在蜀绣产业园完成自己一份特殊的“作业”——蜀绣,他们迅速四个为一组围着绷架(刺绣时用来绷紧布帛的用具)开始做起来。队员们首先选好自己的绣布,然后自己用中性笔画上自己想要绣的图案。图案虽画好了,但是要想绣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还得斟酌如何选线、哪个地方用何种针法等问题。而在蜀绣传承人王芳的指导下,实践队员的作品已经惟妙惟肖了。有绣栩栩如生的荷花的,也有绣文华学院校徽的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陶奕霖,更有绣一些网络流行表情包的同学。
  “之前我还以为蜀绣是那种很难操作的一门技术活,现在自己动起手来发现并不难,并且很有趣,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绣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很有成就感。”暑期社会实践成员陈佳妮兴奋地说。

 

      来源:湖北日报网 http://wh.cnhubei.com/yw/201707/t3858880.shtml